(原标题:美国对加密行业展开“全政府”打击,加密资源正在逃离?)
Curiousjoe/特约撰稿
·《2023总统经济报告》称,“迄今为止,加密资产似乎并没有提供具有任何基本价值的投资,也没有成为法定货币的有效替代品,提高金融包容性或提高支付效率。相反,它们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创造人为稀缺性,以支持加密资产的价格。”
·FTX暴雷严重打击了华盛顿对加密的信心,面对一个新的行业,多数有发言权的监管者多对其中的创新点一知半解,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数亿美金瞬间蒸发的冲击力,外加一众政客的政治投机,造成的现状是美国监管正在比较偏激地打压加密行业。结果是合法的创业者与非法的骗子一样陷入恐慌,纷纷打算逃离美国。
4月1日,社交媒体上有人发了一条消息:“突发新闻:美国国会以250票对0票通过新法律,全部禁止加密货币”,这是一个愚人节的恶作剧,不过在1小时内获得3.2万次观看,88个赞和32次转推,评论中很多人信以为真。
美国正在举全政府之力打击加密行业,这也许只是愚人节的玩笑。因为在美国这样的体制下,全政府是很难的一件事,更别提针对加密这样的非核心议题,行政部门很难协调一致采取统一的执法行动。关注加密的人知道,美国监管层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主责部门之间在最基本的问题上都存在根本分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一个说以太坊和大多数加密货币是证券,一个说以太坊是商品,是加密世界第二大资产。难以想象他们正在协调一致地打击加密行业。
但“拜登政府正在全力打击加密”这样的叙事正在加密圈不停发酵。3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确实彰显了拜登政府打击加密行业的决心。FTX暴雷的余波在美国加密圈集中爆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Kraken和Coinbase等合规加密实体开展了严厉的执法行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起诉了世界上最大的加密交易所币安,借着银行暴雷,几乎所有对加密行业友好的银行都破产清算了,监管层好像在有计划地将加密行业“去银行化”(debanking)。
美国政府是否在有组织地打击加密?
在美国密集打压加密行业,众多创新实体认真考虑搬出美国的时候,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有组织的打击?
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美国最近的监管行动,一是FTX事件之后,加密在华盛顿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比如:为了准备加密立法,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创建了数字资产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为数字资产设立专门机构;二是当前华盛顿监管层中针对加密凝聚了很强的敌意,一群政治人物正在将打击加密变成一种政治正确,这样的氛围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金斯勒(Gary Gensler)这样的监管先锋在推行政策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不管这种打压是否是有组织的,确实在各个层面都能看到这种敌意:
第一,白宫层面的《2023总统经济报告》(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否定了加密货币存在的价值
3月22日,拜登政府发布了513页的《2023总统经济报告》,其中第八章标题为“数字资产:经济原则再评估”,专门关注了加密货币的问题。《总统经济报告》是美国总统每年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概述过去一年美国经济的表现,并提供未来一年的经济预测。这份报告由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起草。报告通常涵盖了就业、通货膨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算赤字等关键经济指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由此看来这份报告在美国经济政策领域还是比较有份量的,其中拿出专门的一章来讲数字资产,也充分彰显了本届政府对相关议题的重视。报告中对数字资产有明确的定论,非常能够代表本届政府对数字资产的态度,比如报告里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加密货币的价值——“许多加密资产没有基本价值(fundamental value)。”具体来说,报告的态度是,“迄今为止,加密资产似乎并没有提供具有任何基本价值的投资,也没有成为法定货币的有效替代品,提高金融包容性或提高支付效率。相反,它们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创造人为稀缺性,以支持加密资产的价格。”
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极端的,美国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区块链创业群体,这样的评价完全抹杀了这些很有活力的创新力量。加密领域作为一个监管缺失的领域确实乱象丛生,但是技术本身没有原罪,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最终白宫做出一个这么片面的定论很能说明监管层的态度。
第二,国会高层的“反加密大军”
美国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是国会民主党中的重要力量,上次大选她曾是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的有力竞争者。同时,她也是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资深议员。
伊丽莎白·沃伦要在美国“建立反加密大军”。
沃伦3月底开启了她的竞选连任之旅,明确地说竞选中将重点关注加密行业。在宣布连任的推文中,沃伦提到要在美国“建立反加密大军” (build an anti-crypto army)。沃伦的反加密立场由来已久。2022年12月她推出了《2022年数字资产反洗钱法案》,该法案要求所有去中心化实体必须遵守严格的反洗钱(AML)要求。2023年2月,沃伦誓言今年将重新推出该法案。这次竞选连任中“反加密大军”的提法与之前的立场是一致的,好像还上升了一个层次,沃伦似乎有意将自己打造成华盛顿打击加密的头面人物。像沃伦这样的美国政客都是政治投机的大师,他们在推出竞选纲领的时候一定是充分考虑到自己选区选民的倾向和华盛顿的政治风向。沃伦高调打造自己反加密的形象与美国国内比较强的反加密情绪一定是息息相关的。而沃伦这样的头面人物高调组织“反加密大军”也会反过来加强相关情绪的蔓延。
第三,窒息点行动2.0(Operation Chokepoint 2.0)和加密行业“去银行化”
窒息点行动2.0并不是一个官方名称,它是基于美国政府先前实施的一个名为“窒息点行动” (Operation Chokepoint)的计划而取的名称。“窒息点行动1.0”是2013年美国司法部(DOJ)启动的一项计划,旨在打击欺诈和非法活动,如洗钱、贩毒等。美国政府通过对与高风险商户有业务往来的银行施加压力,来阻止某些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这项措施当时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它导致了许多合法但被视为高风险的企业遭受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如合法的成人内容提供商、短期贷款公司等。这项行动也被视为奥巴马时代一场旨在取消合法但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企业(包括枪械制造商等)的银行业务的运动。
人们将近来针对加密行业的“去银行化”行动叫做“窒息点行动2.0”。由于美联储连续加息引发了连锁效应,3月美国数家银行被迫破产清算。事后人们发现被清算的几家银行(Signature Bank、硅谷银行和Silvergate Bank)都是对加密行业友好的银行。其中Signature Bank的日常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加密行业相关。据《巴伦周刊》报道,Signature Bank的存款中约有20%来自加密货币公司。这几家银行破产后,如果加密企业找不到替代的流动性提供者,整个行业将在出入金上面临巨大的困境。
在以上几家加密友好银行破产之后,美国加密企业在银行服务方面变得“无家可归”。据3月20日CoinDesk的报道,它们向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20家银行询问了其加密客户的态度,大多数银行,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纽约梅隆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在内,都对此问题保持沉默。还有银行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纳加密客户。
有证据表明这些不是巧合。监管部门好像有意借助这次银行危机切断加密企业与银行的联系。前国会议员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曾是Signature Bank的董事会成员,他公开表示,自己的银行被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清算是因为“监管机构想传达一个非常强烈的反加密信息。”纽约金融服务部否认了这一指控。3月16日,路透社报道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要求Signature Bank的潜在买家放弃该行的加密客户,从而斩断他们继续获得银行服务的机会。尽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予以否认,但交易时,加密客户确实没有收购的机会。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现任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马丁·格鲁恩伯格(Martin Greunberg)曾是“窒息点行动1.0”的策划者。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华盛顿最大的加密货币游说团体之一,“区块链联盟”3月16日向美联储、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交了信息自由法案申请。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史密斯(Kristin Smith)表示,这些请求旨在“揭示美国加密公司可能遭受去银行化背后的真相”。
不过也有圈内人认为这些行动还算不上“窒息点行动”。“区块链联盟”公共关系部主任罗·哈蒙德(Ron Hammond)在3月29日的推文里呼吁,这些活动“尚未达到窒息点行动2.0的地步,请停止这样称呼它”。
第四,监管机构集中打击加密头部企业
在企业层面,3月的重头戏是监管部门对3家头部中心化交易所的行政打击。这3家的情况各不相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Kraken的指控是“离谱的收益宣传和超高的储户风险”,Kraken在以太坊质押收益宣传方面确实存在相关问题,所以这些指控争议较小,Kraken也主动缴纳罚款。
币安是全球最大的中心化加密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起诉币安在行业内掀起了较大的波澜。不过考虑到币安主要是一家外国交易所,在合规方面确实被抓到一些把柄,且币安与华盛顿的互动甚少,在国会中留下的印象不好,所以被美国监管针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争议最大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美国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的调查。Coinbase是一家依照官方程序上市的合规公司,相对上述两家公司,Coinbase与监管层的联系更加紧密,行事也比较谨慎,结果在监管“大棒”之下,处境与别家几乎相同,之前合规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这种情况在美国加密圈造成了很强的失望情绪,也导致更多企业开始公开讨论搬离美国。
Coinbase的首席法律官3月22日发布了一篇“我们要求SEC为美国人提供合理的加密规则,但我们得到的却是法律威胁”的文章。文章的基调很酸楚,主要在说一件事,就是推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明确监管政策无果。根据文章介绍,Coinbase积极要求合规,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了30多次会议,花费数百万美元研究注册的方法,但是期间9个月没有收到回复。这篇文章非常能代表美国加密圈从业者的困惑,即监管政策的真空让他们无所适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金斯勒在公开讲话中多次说美国的监管政策已经非常明晰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顶层设计方面,加密法案一直在酝酿没有推出;行政政策方面,各家监管机构之间没有共识,比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之间的矛盾;这些都造成了,具体执法方面随意性比较强,使得从业者人人自危。
加密议题的政治化趋势
加密本来是一个不带党派色彩的新议题,但是在关注度增强的今天,像很多其他重要议题一样,加密也逐渐染上了党派斗争的色彩,成为候选人竞选的筹码,变成两党相互攻击的武器。
Coindesk于3月31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拜登政府正在将加密货币政治化”的文章,里面提到,“在美国,加密货币一直是一个有分歧的问题,但从未成为党派问题。直到现在……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针对加密实体的一连串高调执法公告,我们正面临失去这种平衡的风险。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加密货币正在被政治化,并成为美国国会分裂、僵局难以解决的众多议题之一。这种情况很难带来好的结果。”
知名加密播客Bankless最近采访了众议员汤姆·埃莫(Tom Emmer)。埃莫是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党鞭”,也就是排在议长和多数党领袖后面的三号人物。这样一个政界重量级人物接受一个加密媒体的采访还是破天荒第一次。有趣的是,埃莫在采访中虽然说的都是加密,但是谈话的基本套路还是政治评论和政治攻击。作为一个共和党领袖,埃莫在采访中抓住一切机会来控诉“中心化银行家”(centralized bankers)以及这些银行家的总后台——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在埃莫口中,似乎“窒息点行动2.0”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而且民主党高层在不惜一切代价使用银行系统扼杀加密行业,民主党在破坏新兴产业,打压创新,所有都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民主党金主大银行家的利益,因为加密对传统银行业是一个威胁。无疑,这既是加密访谈,更是又一次政治作秀,加密也由此成了民主共和两党角力的又一个舞台。
香港在承接搬离美国的加密资源
FTX暴雷严重打击了华盛顿对加密的信心,面对一个新的行业,多数有发言权的监管者多对其中的创新点一知半解,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数亿美金瞬间蒸发的冲击力,外加一众政客的政治投机,造成的现状是美国监管正在比较偏激地打压加密行业。结果是合法的创业者与非法的骗子一样陷入恐慌,纷纷打算逃离美国。一个名为“MariaShen”的社交媒体账号“分析了2亿多个代码提交和1.1万多个开发者资料”之后得出结论:“美国在区块链开发人员方面的领先地位已经丧失,其开源开发者市场份额从40%下降到了29%”。
这些外迁加密资源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就是香港。
《华尔街日报》4月1日发表一篇文章:“美国的打压助长香港的加密货币雄心”,文中提到“如今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格,而香港则以更加宽松的方式进行监管……这无疑会使加密资产交易和投资重心更多地转向香港。”总部位于巴黎的数字资产数据提供商Kaiko的首席执行官安博·苏碧兰(Ambre Soubiran)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身处客户所在之地。”而客户正在向香港汇集。“官方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大陆、欧洲、加拿大和新加坡的20多家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已告知政府,计划在香港建立业务,同时有超过80家公司表示有意这样做。”
同时,“拜登政府正在将加密货币政治化”一文的作者在文末感叹:“就在去年,当拜登总统发布了关于数字资产的平衡、前瞻性的行政命令时,我还相信,尽管国会在重要立法上拖延,尽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这个行业充满敌意,美国仍然可以领导这个行业。我看到了美国有机会像《1996年电信法》(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一样处理加密货币问题,该法为互联网制定了可行的开放标准,当全世界都遵循这一标准时,它成为了我们领导世界的框架。然而,这个机会现在已经失去了。”如果这种趋势继续,确实美国会失去本来可以领导这个行业的机会。然后呢?
(作者Curiousjoe,一位国际政治和加密货币的跨界研究员。)